来到丽市的第一个月底,当我拿到工资条时,我彻底明白了残酷碾碎所有人反抗意志的残酷性。
工资条上,赫然列着一项名为“城市管理服务费”的扣款,金额高达3500元。这意味着,我5000多元的月薪,有70%要上缴给所谓的“管理费”。
“这是什么?”我不解地问财务人员。
财务看了我一眼,表情古怪:“你是新来的吧?这是颁布的新规定。所有市民都要按照工资比例缴纳管理费,用于感谢警察的辛勤工作和维护城市安全。"
“百分之七十?”我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,“这么高?”
“已经很低了,”财务压低声音,“最开始是百分之八十。后来因为太多人付不起房租和食物,才降到现在这个水平。”
我拿着那可怜的1500元,一种深深的无力感涌上心头。这点钱在丽市这样的城市,连基本的生存都难以保障,更别说有什么额外的享受了。
后来我才知道,这个“管理费”的设立,完全是一时兴起。在一次警察内部会议上有些警察随口说了一句:“为什么只有警察保护市民,而市民不需要感谢警察?”于是,这个政策就这样诞生了。
这笔巨额的“管理费”并非用于什么公共服务或城市建设,而是直接用于警察系统的额外福利。
丽市的警察,除了拿着远高于普通市民的薪水外,还享受着一系列特权。
首先是“免费消费权”。在丽市的任何商店、餐馆、酒店,只要出示证件,就可以免费获得商品和服务。这些费用不是由政府支付,而是强制由商家承担。如果有商家拒绝,轻则被罚款,重则被关闭店铺。
其次是“旅游报销权”。丽市的警察可以根据自己的级别,定期享受公费旅游,所有费用都从那笔巨额的“管理费”中支出。而且,他们在旅游期间的购物也有一定额度的报销权——普通警察5万,高级警察10万,高层警察则不设上限。
想象一下,在一个普通市民月入只有1500元的城市,警察们却能每年享受几十万的旅游和购物福利。这种差距,简直令人窒息。
最可怕的不是物质上的贫困,而是精神上的恐惧。每个人都生活在一种无形的压力下,害怕因为一个小错误,一句不慎的话,甚至一个被误解的眼神,就被送进那个神秘的“学习中心”,从此消失不见。
“管理费”必须按时缴纳,一旦拖欠,后果不堪设想。我的同事小王,因为母亲生病需要手术费,延迟缴纳了管理费。结果第二天,警察就上门带走了他。一周后,他回来了,但整个人瘦了一圈,眼神空洞,再也不提延期的事情。他宁可让母亲放弃手术,也要按时缴纳那笔“管理费”。
这种权力如此诱人,以至于丽市的警校成为了全省最抢手的院校。无数年轻女性挤破头也要进入警校,因为她们知道,一旦成为丽市的警察,就意味着获得了凌驾于普通人之上的特权。
“听说今年警校的录取率不到1%,”我的同事小李悄悄告诉我,“比最顶尖的大学还难进。”
“不奇怪,”我回应道,“这可是直通天堂的道路。”
确实,对于那些成功进入警校的女生来说,未来简直一片光明。高额薪水、免费消费、旅游报销,还有最重要的——几乎无限的权力。而这种权力,常常被用于最私人的目的:复仇。
赵婷是今年警校的优秀毕业生之一。她长相普通,但成绩出色,尤其擅长射击和近身格斗。毕业时,她被分配到了丽市第三警区,成为一名基层女警。
对于赵婷来说,这个职位是她梦寐以求的。不是因为她有多么崇高的执法理想,而是因为第三警区恰好管辖着她曾经生活过的社区——那个充满了她痛苦回忆的地方。
赵婷的童年并不幸福。出生在一个普通工人家庭,在学校里,她因为家庭条件差而经常被同学欺负,特别是被当时的班长王丽带头孤立。
“穷鬼!”
这句话,是王丽在她十三岁生日那天,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说出的。那一天,赵婷躲在厕所里哭了整整一下午。
十年过去了,当赵婷穿上警服戴上警帽腰间别着配枪,脚踩着锃亮的警靴走在丽市的街头时,那段记忆依然鲜活如初。但现在,她不再是那个无助的小女孩了。她是丽市的女警官,是权力的化身,是可以决定他人命运的存在。
就职的第一天,赵婷没有去警局报到。她直接驾驶着新配的警车,去了一个地址——王丽的家。
按照丽市的规定,新警官有权在就职第一周内进行“社区熟悉”,可以不用上班,而是自行在辖区内巡视。
赵婷轻车熟路地找到了王丽的住所。那是一栋普通的居民楼,王丽和丈夫、婆婆以及五岁的女儿住在三楼。
按响门铃,里面传来一个女人的声音:“谁啊?”
“警察,例行检查。”赵婷平静地回答。
门开了。一个面容姣好的女人出现在门口,背后跟着一个怯生生的小女孩。那女人正是王丽,看起来比十年前更加成熟,也更加优雅。她显然过着不错的生活,家庭美满,工作稳定。
“警察?出什么事了?”王丽有些困惑,但看到赵婷的制服后,她的表情变得恭敬起来。在丽市,没有人敢对警察不敬。
赵婷面无表情地看着王丽:“你不记得我了?”
王丽仔细打量着赵婷的面容,突然,她的表情凝固了:“你...你是...赵婷?”
“警官赵婷。”赵婷纠正道,声音冰冷。
王丽的脸色瞬间变得苍白:“有...有什么事吗,赵...警官?”
赵婷微微一笑,那笑容让王丽不寒而栗:“例行检查,我需要进来看看。”
在丽市,警察的“例行检查”是无法拒绝的。王丽只能战战兢兢地让开身子,让赵婷进入家中。
赵婷缓步走进屋内,环顾四周。这是一个温馨的家,墙上挂着全家福,沙发上放着孩子的玩具,餐桌上还有半杯牛奶。一切都如此普通,又如此幸福。
“你丈夫呢?”赵婷随意地问道。
“他...他去上班了,中午才回来。”王丽结结巴巴地回答。
“婆婆呢?”
“去晨练了,应该马上回来。”
赵婷点点头,走到沙发前坐下:“给我倒杯水。”
王丽连忙跑去厨房,手忙脚乱地倒了一杯水。当她端着水杯回来时,看到赵婷正在膝盖上把玩着手枪,那个动作让她的心跳几乎停止。
“赵警官...有什么事您直说。”王丽放下水杯,双手不自觉地绞在一起。
赵婷抿了一口水,慢条斯理地说:“十年前,你还记得吗?在教室里,你当着全班同学的面,说我是“穷鬼”。
王丽的脸色更加惨白:"那...那只是孩子气的玩笑,我们那时候都太小了...”
“玩笑?”赵婷的声音突然提高,“你知道那些话对一个十三岁女孩的伤害有多大吗?你知道我因为你,在学校里几乎没有朋友吗?你知道我因为你,差点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吗?”
王丽颤抖着跪下:“对不起,赵婷,我真的知道错了。那时候我太幼稚,太无知...”
“现在道歉太晚了。”赵婷站起身,声音冰冷,“根据丽市公安条例第四十七条,我有权对'扰乱社会秩序、造成恶劣社会影响'的人进行处罚。”
王丽的眼泪夺眶而出:“赵婷,求求你,看在我们曾经是同学的份上...”
“同学?”赵婷冷笑,“你什么时候把我当成同学了?在你眼里,我不就是一个可以随意欺负的'穷鬼'吗?”
这时,王丽的女儿怯生生地走过来,抱住母亲的腿:“妈妈,你怎么了?为什么哭?”
看到这一幕,赵婷的眼神闪烁了一下。她看着这个天真的小女孩,心中浮现出一丝不忍。但很快,那丝不忍就被十年的恨意所淹没。
“把孩子送到邻居家去。”赵婷命令道。
王丽似乎意识到了什么,脸色变得惨白如纸:“赵婷,不管你要做什么,不要在孩子面前...”
“三分钟。”赵婷看了看手表,“不然后果自负。”
王丽颤抖着抱起女儿,几乎是跑着出了门。赵婷听到她敲响了对门,匆忙的说了几句话,然后独自回来了。
“现在,我们来谈谈你的'前科'。”赵婷站起身,缓步走向王丽。
“前科?我没有任何前科!”王丽惊恐地说。
“现在有了。”赵婷从口袋里掏出违禁品,“猜猜这是什么?如果被发现在你家,你知道会有什么后果吗?”
王丽瞬间明白了赵婷的意图,她跪在地上,不停地磕头:“赵婷,求求你不要这样。我有孩子,有老人要照顾...”
“我十三岁的时候,也有梦想,也有未来。但你的话,几乎毁了一切。”赵婷的声音充满了冰冷的恨意。
就在这时门铃响了,门外站着王丽的婆婆,一位六十多岁的老人。她看到赵婷的警服,露出慌张的神情:“发生什么事了?”
赵婷打量着这位老人,脸上重新浮现出笑容:“没什么大事,只是例行检查。请进。”
老人走进屋,看到跪在地上的儿媳,和警察严肃的表情,顿时明白事情不简单。
“警官,是不是有什么误会?”老人小心翼翼地问。
赵婷没有回答,而是走到王丽面前:“我给你两个选择。第一,我现在就逮捕你,理由是藏有违禁物品,家人也会被连坐。第二...”
她停顿了一下,冷笑道:“第二,你在这张纸上签字,承认十年前对我的欺凌行为,并接受我定的惩罚条款。”
王丽颤抖着接过纸,上面写着一份“认罪书”,承认自己“蓄意伤害同学心理健康,造成严重社会影响”等罪名。而惩罚条款包括:上交家庭全部积蓄作为“精神损失费”。
“这...这太过分了!”王丽的婆婆看到纸上的内容,忍不住喊出声。
赵婷转向老人,眼神冰冷:“你说什么?”
老人被这眼神吓住了,但还是鼓起勇气:“警官,那也是十几年前的孩子之间的纠纷。现在她有家庭,有孩子,您这样做...”
“闭嘴!”赵婷厉声打断,“在丽市,只有警察才有权决定什么是过分,什么不是过分。你这是在质疑警方执法!”
老人吓得向后退了一步,但仍然护在儿媳面前:“警官,我们可以道歉,可以赔偿,但请不要毁了这个家...”
赵婷冷笑一声,拿起对讲机:“这里是赵婷,请求支援。地址是荣华小区3栋302,发现嫌疑人拒不配合执法,并煽动家人对抗警方。”
电台中很快传来回应:“收到,支援五分钟后到达。”
王丽和婆婆的脸色瞬间变得惨白。在丽市,“拒不配合执法”和“对抗警方”是极其严重的罪名,轻则拘留,重则直接“就地处理”,也就是无需任何程序的处决。
“赵婷,求求你...”王丽伏在地上,声音已经带着哭腔,“我签字,我什么都答应你,求你放过我的家人...”
赵婷居高临下地看着她:“晚了。既然你选择对抗,就要承担一切后果。”
五分钟后,三名女警官到达现场。她们都是赵婷的同期生,同样刚从警校毕业,充满着对权力的痴迷和对职责的无知。
“情况如何?”为首的女警问道。
赵婷指着王丽和婆婆:“这两人拒不配合执法,并煽动家人对抗警方。建议依法处理。”
三名女警对视一眼,点点头。在丽市的警务系统中,“依法处理”是一个相当模糊的概念,完全取决于警察的个人判断和喜好。
就这样,仅仅因为十年前的一句伤人言论,一个完整的家庭就这样被摧毁了。王丽和婆婆被带回警局“审查”,丈夫因为“包庇罪”同样被逮捕,五岁的女儿被送往了孤儿院。他们的家被查封,财产被没收,甚至连亲戚朋友都受到了“特别关注”。
而这一切,仅仅是因为一个刚毕业的女警的私人恩怨。